做好“加减乘”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企业负担做“减”法,获得感做“加”法,市场活力才能做“乘”法。2020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为“六稳”“六保”贡献税务力量。 “放”出活力:首次申请退税,两天就到账 “首次申请出口退税,两个工作日就到账。”江西赣州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黄婷至今有些难以置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同兴达公司面临财务报表出具慢、下游企业回款难、员工工资支付急等重重困难。此时,千万元以上的退税款便如同“及时雨”。 那么,“雨”能否及时下呢?心里没底的黄婷,接到了国家税务总局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税务人员告诉她,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推出出口退(免)税实地核查“容缺办理”服务,原先首笔出口退税需要实地核查,现在改为先免予实地核查待疫情结束后再补充核实。随后,税务局安排专人与企业对接,列明资料明细,开设“绿色通道”,才用了两个工作日,3487万元出口退税款就到账了。 “容缺办、非接触,又快又好!”办完所有事项,黄婷长舒了一口气。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1.1万户新办出口企业享受了出口退(免)税实地核查“容缺办理”,共取得退(免)税近100亿元。 容缺办理,是办税程序做“减”法。今年以来,结合疫情防控,税务部门持续在简手续、减负担上发力,让企业办税易、享惠简。例如,在重庆,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已缩短至4个工作日,税务“重庆速度”进一步帮助外向型企业达产复销。在河南,今年1月1日起实现了河南自贸试验区内所有出口企业出口退税一站式办理。上半年,自贸试验区326户外贸企业出口退(免)税平均办理时间比全省平均时间缩短两个工作日。在湖北,纳税人登录增值税纳税申报“轻松填”,一键申报即可享受税收优惠,动动手指便可对享受优惠情况一清二楚。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着力简化税费优惠等办理程序,持续推进“备案改备查”,进一步便利减税降费落地。目前,税务部门已实现95%以上优惠事项“免备案”。同时,全面推行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消发票认证确认期限,推行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推进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 制度交易成本降下来,市场主体获得感强起来。一系列“减”法,为企业“松了绑”,也为市场“腾了位”。负担轻了,企业才能跑得更快。 “管”出秩序:税务局就像有个智慧大脑 如今,打开任一地区的电子税务局,统一的界面、流程,可为纳税人办理70%以上的涉税事项。同时,包括电子税务局在内的税务信息化手段将全国海量的税收数据集结起来,为征管提供了“智慧大脑”,为税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基础。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深入推进办税电子化建设,提升电子税务局建设水平,持续优化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推进实名办税。同时,在关注度较高的事项办理中嵌入动态“信用+风险”监管规则,降低税务风险。 电子化办税汇聚海量税收数据,成为数据生产力,也成为税务部门提升“管”的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它是精准落实的“雷达”。“税务局就像有个智慧大脑,我们没享受优惠,也能及时被发现。”湖北武汉九通海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会计人员介绍,企业办税员纳税申报时,不慎填错了栏次,导致部分优惠未能享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通过“疫情防控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智能监控服务平台”监控到这一情况后,随即帮助企业办理了8万元退税。 截至7月10日,湖北税务部门主动发现2.4万户次“应享未享”,并第一时间与纳税人进行了沟通,帮助纳税人及时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在全国,各地税务部门根据税收大数据系统及时了解税费优惠享受情况,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其次,它是畅通产销的“桥梁”。疫情发生后,税务部门开发“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充分利用大数据帮助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疏通产业链、供应链中“堵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帮助湖北企业与外省企业达成贸易项目6800多个,成交额118亿元。 最后,它是引来活水的“招牌”。“纳税信用也是生产力。”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疫情期间,谊安公司全力以赴生产呼吸机,产量骤增导致资金流非常紧张。得知情况后,北京市税务局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企业凭借良好的纳税信誉获得纯信用贷款10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今年以来,全国“银税互动”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和B级企业扩大至M级企业,为不少企业引来“活水”,助企业渡过难关。 该放的放,放出活力;该管的管,管出秩序。税务部门以税收大数据为抓手,在提升税收治理能力上不断前行。 “服”出品质:随时随地都能办税 烈日炎炎,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周永冲坐在办公室动动手指,就可以通过广东电子税务局足不出户办妥发票增量的申请;千里之外,张铭在浙江的家中登录安徽省安庆市不动产(住房)业务“全程网办”系统,用15分钟完成了包含登记、交易、缴税等不动产业务全流程。 申报期里,纳税人通过四川税务部门推出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服务”,一键确认即可完成申报,这项创新举措被国务院列入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日常办税,宁波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办税时,便能收到由税务部门开具的“智能办税体检报告”,借助智能程序为纳税人的日常办税行为习惯精准“画像”…… “随时随地都能办税,办税也能像网购一样方便。”这是纳税人对办税便利度的普遍评价。 各地税务部门持续优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办税提速。按“尽可能网上办”原则,“非接触式”办税正从应急之需固化拓展为常态之举。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编制发布并持续更新《“非接触式”网上办税缴费事项清单》。调查显示,全国93%的纳税人缴费人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理税费业务,网上办税缴费满意度超过97%。 另一方面,服务提质。2020年,税务部门连续第七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围绕支持疫情防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制作政策“一码全知道”二维码,搭建全国统一的智能咨询平台,创新开设税务“云讲堂”,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超10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