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闽西永定土楼里走出来的80后。过去十几年,我做过两次影响一生的选择:一次是考入税务系统,选择将税务作为终身职业;一次是嫁给军人丈夫,选择成为一位军嫂。这些年来,我把青春献给了深爱的税务蓝和橄榄绿,用双肩挑起工作与家庭的重担,努力做一朵“铿锵玫瑰”,吐芬芳、放光彩。
“干好税务是我无悔的选择”
我生长在一个基层财税干部家庭,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立志长大后做一名税务人。2008年9月,我如愿穿上“税务蓝”,成为永定县地税局办税服务窗口的一名新兵。从那时起,我凭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韧劲,不会就学、边学边干,在税务一线政工与业务等不同岗位上历练自己。
选择干税务不太难,坚持干好税务却不容易。记得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初期,“机构设置如何定、人员编制如何定、干部岗位如何定”,是摆在永定区税务局面前的难题。当时,我是永定区税务局组织人事股负责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令人欣慰的是,我第一时间为区局党委提供了翔实的人事资料参考,最终局里的“三定”方案一次通过,确保了机构改革平稳落地。改革之初,年轻干部邱智华从分局调到办税服务厅后,感觉不适应,萌生了换岗的念头。我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发挥好业务专长,打消了他的顾虑。如今,90后的邱智华已成为办税服务厅的“顶梁柱”。
今年4月,组织安排我到永定区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担任分局长,我挑起了全区重点税源管理的担子。从行政事务岗转到税收业务岗,我仿佛又回到刚入职的时候。为尽快熟悉相关业务,我虚心向同事请教,拿出高考的劲头挑灯夜战;为掌握辖区重点企业情况,我坚持逐户上门走访,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一次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福建龙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马上启动“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快速获得30多万元留抵退税款。
8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又走上龙岩市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主任的岗位。时隔14年后重回纳税服务岗,我感慨良多。两个多月来,我带领全市纳税服务团队为纳税人缴费人排忧解难,有了不少新的收获。
“我很珍惜军嫂这个称呼”
我出生在闽西革命老区永定,自幼便对军人怀有敬慕之情。2010年,当我决定同身为军人的郑晓伟结婚时,一些亲友曾劝我说:“嫁给军人异地分居肯定要吃苦,你要考虑清楚。”但这并没有动摇我的决心。
选择容易,坚守却难。婚后的第一个大年夜,我满心欢喜前往军营探亲,突如其来的战备拉动演练却让我尝到独守空房的滋味。在潮湿阴暗的营房里,我从晚上7点等到次日凌晨,丈夫连一个电话都没有。这一夜我流着泪想了很多,但我知道,既然选择了做军嫂,就要准备好面对更多的挑战。第二天一早,丈夫回来看到我一人坐在昏暗的屋子里发呆,一下也哭了起来。
苦和累,是军嫂的标签。丈夫常年在外,我必须独自承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有一个暑期的夜晚,我和孩子在乡下一个饭馆用餐时,不小心被一盆热汤烫伤。乡下的夜晚打不到车,家里一时也找不到可以帮助的人,紧急关头我只能打电话向同事求助,好在同事很快就赶来将我们送到了医院。日常像这样大大小小的麻烦事时有发生,但为了让丈夫安心,我都偷偷扛了下来。
这些年,再苦再累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丈夫常对我说,军功章有他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正是这份相濡以沫的理解与珍重,支撑我们走到了今天。
“为人儿女,婆婆也是妈”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从小读着客家家训长大的我,骨子里蕴藏着对故土乡亲深深的爱。2008年大学毕业时,我放弃省城的高薪工作,回到了家乡永定。
和丈夫结婚后,为了让他安心在部队工作,我主动承担起照顾家里老人的责任。2011年的一个夜晚,父亲血压突然急剧增高,随时有生命危险。当时丈夫在部队上,母亲在上海姐姐家帮忙照看小孩。屋外瓢泼大雨,仿佛嘈杂的鼓点敲击着我焦虑的心。我把父亲扶上三轮车,一路蹬到医院。经医生诊治后,父亲的血压终于稳定了下来,我这才发现脸上的早已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个人住在乡下老家,因放不下家里的农地和瓶瓶罐罐,她怎么也不愿来城里。于是,我坚持每周回去陪伴老人。一次,婆婆在田里干活时不慎摔倒,脊柱骨折。接到邻居电话后,我连忙赶回去把婆婆送到医院,又照顾了她一个多月。老人感动地说:“银华啊,能有你这样的好儿媳,妈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我连忙宽慰她说:“婆婆也是妈啊!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照顾好您,让您安享晚年就是我的责任。”
一次承诺,终身无悔。这些年来,虽然辛苦,却很值得。我很珍惜“税务干部”的身份,也很珍惜“税务军嫂”的身份。我会继续努力,为税务蓝和橄榄绿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