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优化和改进税务绩效管理工作,应立足抓班子、促落实、提质效的定位,将其统一于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通过打造系统化、精细化、痕迹化、动态化的智能税务绩效管理闭环,全方位推进税收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据更精确、指标更精细、方法更多元
税收现代化背景下的智能税务绩效管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内嵌式考评为突破口,通过封闭式运作和扁平化管理,不断提升“机生机汇机考”水平。
考评数据更精确。从税收征管数据、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第三方涉税数据等海量的税收大数据中“沙里淘金”,打破“数据壁垒”,提取有价值的考评数据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相关数据的开放共享。借助点对点数据传输、智能合约等技术,强力“数据去噪”,增强考评数据的精确性;借助关联分析法对考评数据挖掘,识别数据价值,加强数据的交互分析、关联研判和综合运用。
考评指标更精细。进一步量化考评指标,持续提高机考指标占比。树立“无差异无管理”理念,构建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考评指标体系,用不同指标权重和加减分颗粒度,反映地区差异化和工作区分度,拓展考评维度。
考评方法更多元。在现有的关键绩效指标、360度评价、目标管理、戴明循环、标杆管理等方法的基础上,融合数字化建模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全流程全环节考评,避免单一固化的考评方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要注重多元主体参与,这与当前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不同,而是引导纳税人缴费人在办税缴费过程中实时留痕、主动评价,凸显考评公信力。
改革任务推进到哪里,绩效考评就延伸到哪里
税收现代化背景下的智能税务绩效管理,要胸怀“国之大者”、聚焦“税之要事”,瞄准坐标、找准定位、把准方向,助推税务执法更规范、税费服务更便捷、税务监管更精准。
聚焦税收现代化,明确绩效目标。按照“战略—目标—执行—考评—奖惩—改进”的完整链条,构建集决策、归集、分析、考评、反馈为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确保税收改革任务推进到哪里,绩效考评就延伸到哪里。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既考评工作“做没做”,又考评工作“做没做好”,逐级分解指标、逐层压实责任、逐项开展考评,持续激发税收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人民至上,完善评价标准。通过正向考评激励,严管厚爱广大税务干部,广泛听取基层单位意见建议;引导更多纳税人缴费人公开、公平、公正地对税收工作进行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税务部门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服务水平。
突出考实考准考精,优化考评方式。推进绩效系统与业务系统内嵌式、一体化闭环运行,发挥大数据决策支撑作用,进一步节约决策成本,不断提升绩效考评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打造“绩效云图”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考评
税收现代化背景下的智能税务绩效管理,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绩效考评数据化、数据考评常态化、日常管理集约化、结果运用严格化、改进提升机制化,促进考评运作更加智能、精准、客观、公正。
目标转化。通过智能化归集、数据化转换、关联化抓取,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上级税务机关部署工作任务,本局年度或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上一年度发现的短板弱项等,转化为具体的绩效管理目标。在指标制定环节,充分考虑指标提取的便利性和数据化。
数据提取。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对税费各项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推动绩效考评数据智能化捕获提取,构建规模大、类型多、价值高、颗粒度细的数据仓库,完善考评数据的筛选、加工、整合,为数智化考评分析、反馈改进等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
风险扫描。通过案头检查、数据分析、设置阈值等方法,强化风险自主识别预警。贯通“数据集成+优质服务+提醒纠错+依法查处”链条,融合一体化综合监督体系、重大税务违法案件“一案双查”制度等,健全绩效监管体系。
精准画像。推动绩效管理融入岗责体系,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自动化考评和“精准画像”,促进考评更加精准、客观、公正,推动政策落实由“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
同步跟踪。创新打造“绩效云图”系统,包括“云动态”“云气象”“云考评”“云服务”矩阵,“云动态”聚焦工作交流,适时发布绩效管理通知、动态展示各单位工作情况,及时分享优秀工作经验,便于各单位学习和借鉴;“云气象”聚焦风险监控,通过“阴、雨、晴”3类气象图标,展示绩效指标运行情况;“云考评”聚焦实时考评,多维度、分级化、全方位展示绩效成绩,做到差距实时掌握、工作实时推进;“云服务”聚焦分析沟通,方便自上而下分析研判,在每一阶段考评结束后,对考评结果进行自动化综合分析,找出扣分原因,进行事后评价,为改进提升绩效工作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