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数载向未来,税苑花繁结硕果。十九大以来,市税务局坚持“政治机关”的定位,全面推进模范机关建设,走出了一条党建领航、创新驱动、集成推进、品牌提升的发展道路。
全国文明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2366”税务党建生态体系、机关“融合式”主题党日制度分别获第二、三届“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比一、二等奖;中心组“导向式学习模式”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全省典型案例;两个老干部支部获评“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翻开党建“答卷”,市税务局书写了一份“一心向党好花红”的硬核成绩单。
下好党建“先手棋” 实现工作“全盘活”
市税务局激发机关党建活力,以党建“一子落”,实现工作“全盘活”,让山区走前头。
今年国际妇女节,市政协机关党委与市税务局机关联合开展“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主题党日活动,红色故事宣讲、巾帼模范先进事迹分享等“党味”十足的活动连连将气氛推向高潮。
这是市税务局开展的第25期“融合式”主题党日轮值活动。
市税务局以从抓党建入手,以开展主题党日为切入点,推出“融合式”主题党日轮值制度,破解表面融合,党建业务脱节、党内生活形式单一等问题,让支部互动、业务互学、成果互享,促进国地税人员思想、工作融合。2019年11月,该项做法成为全省税务系统唯一案例被国家税务总局主题教育简报刊发推介。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五抓五做”部署和税务工作实际,2020年市税务局提出建设“有坚定信念、有理论素养、有强大合力、有优良作风、有服务实效、有坚强班子”的“六有”模范机关,与今年2月省里提出的建设“六型”机关在内容上高度契合,考评指标实现无缝对接。
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市税务局“导向式”中心组学习模式、青年党员“微党课”、党员“星级目标管理”等系列实践,让税务工作迸发出无限生机活力。
党建引领“春风行” 退税降费暖人心
从“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到大规模实施退税减税降费,市税务局党委坚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以税务人的辛苦指数换取纳税人缴费人的幸福指数,诠释了税务局党员干部使命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税务局成立党员突击队和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开通市本级“12366”税收咨询热线,推出7×24小时服务。
聚焦“急难愁盼”,市税务局累计推出54类197项创新服务举措,96%的税费事项、99%的纳税申报可网上办理。上半年推行“双提升”攻坚9类39条措施,办税平均等待时长、退税资料传递时间、退税审批处理时间全省最短,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比例全省第一。
“去年公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额有5516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380万元,这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这笔资金为海斯福扩大生产提供重要支持,财务主管吴桂盛连连点赞。市税务局在退税办设立临时党支部,推动税费优惠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办理留抵退税17.9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款6.62亿元、“六税两费”减免7417万元,大大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品牌凝聚“向心力” 激发党建新动能
党建品牌是衡量党建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尺。市税务局机关党委注重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总结经验做法打造品牌,让向上向善的工作理念转化成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2018年国地税机构合并带来多重挑战。市税务局探索构建党建树状生态管理系统,扎牢“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四合院”。
2019年融合原国地税品牌资源,以党建树状生态管理系统为根基,以“筑税前行党旗红”“无忧办税”品牌为两翼,筑牢党建实体阵地、税务党建网、手机党建云三大阵地,建立六纵履责、六横协同机制,创新形成“12366”税务党建生态体系。
经济冷暖税先知。在推动疫后企业复产复工复销工作中,市税务局第一时间运用增值税发票大数据,形成全行业及重点行业的复产复工复销情况分析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指示将增值税发票数据列入复工复产周报观察指标。2020年9月,税务总局指定市税务局作为仅有的两个地市局代表之一,在全国税收分析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现场发言,推介工作经验。
借此东风,市税务局进一步提升总结,打造“税之眼”经济运行分析党建品牌。2022年,该品牌被市直工委推荐参加全省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选。
好生态催生好成果。市税务局在全市税务系统、党委、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员五个层面分别形成了一批叫得响、显特色的党建品牌,干部队伍中涌现出“中国好人”蒋家东、全国“五好家庭”张海银家庭等先进典型。(9月29日《三明日报》采用 记者 陈渴 通讯员 陈莺 郑昌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