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经营”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更是赢得市场信任、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在漳州,两家不同领域的企业——深耕农牧饲料40年的海新集团与专注玻璃制造、连续10年保持纳税信用A级的旗滨玻璃,揭示了传统企业的发展密码:将信用建设从外部约束转化为内生动力,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
走进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机械臂精准地切割着超白浮法玻璃,这里的日产能达到5700吨,位居全国前列。但比生产线更引人注目的,是企业内部那套严密的合规管理体系:从《跨境交易对外支付操作指引》到《研发费用辅助账归集规范》,278项标准化流程将合规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动作指令。这种将法律规范“翻译”为企业语言的创新实践,使这家拥有85项专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制度管人”向“流程治企”的质变。
“10年前我们就意识到,信用建设不是成本,而是投资。”公司财务负责人透露,在竞标长沙机场T3航站楼18万平方米节能玻璃订单时,连续10年纳税信用A级的“金字招牌”成为关键得分项。更具启示意义的是,其建立的“政策研究—风险评估—流程再造”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使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红利精准直达“抗自爆超白玻璃”攻关项目,印证了合规管理与技术创新存在强正相关性。
在距离东山旗滨玻璃约100公里的漳州龙海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海新集团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传统产业现代化治理的转型升级之路。这家始创于1985年的农牧食品企业,从乡镇小作坊起步,历经40年发展,已成长为涵盖农牧和食品两大领域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作为农业产业化全国百强企业,2024年集团总产值突破80亿元,纳税额超1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海新集团副总裁蔡龙狮告诉记者,集团建立了分级分类的考核制度,将税务合规要求细化到每个岗位。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企业都要求做到每一笔收入依法申报、按时缴纳。企业通过定期培训、案例分析等方式持续强化全员税务合规意识。
“税务部门的政策辅导也帮助我们加深了对合规经营的理解,这不仅是履行法律义务,更是在践行社会责任。”海新集团行政部经理苏进发介绍。
走进海新集团的财务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在高效运转。财务总监蔡秋鸿表示:“我们通过6S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财税管理体系,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财税工作,确保各环节权责清晰。”从合同签订到成本核算,每个业务流程都设置了税务审核节点。在采购环节严格审核供应商发票,在销售环节确保收入确认与税务申报一致,构建起全方位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
“每季度我们都会对主要税种申报情况进行复核审计。”海新集团副总裁蔡龙狮补充道,同时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重大税务事项进行评估。这套严格的合规管理体系不仅有效规避了税务风险,还让企业精准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为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的信用资产如同闽南红砖古厝,需要一砖一瓦精心垒砌。”漳州市税务局所得税科副科长陈庆胜认为,两家企业的实践标志着福建民营企业进入“制度红利”时代。当合规经营从底线要求演变为竞争优势,其意义已超越个案——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这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治理现代化经验,正是福建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重要支点。